4月24日,市委召开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。两江新区、九龙坡区、綦江区、荣昌区、丰都县、忠县、石柱县、市委金融办、市人力社保局、市文化旅游委负责人作书面交流发言。以下为发言摘登。
强化项目引领 夯实产业支撑
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
市委常委,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罗蔺
两江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多措并举抓项目、增后劲,一季度直管区GDP增长5.7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.7%,进出口总额增长12.2%,招引项目到位资金158.8亿元、增长37.2%。
一、全力抓投资、促放量。紧盯关键环节靶向施策、精准发力,有力推动固投“转正”。用足用好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政策机遇,完成工业投资72.5亿元、增长10.2%。围绕国际物流、现代金融、软件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,引育马上消费金融总部基地等一批高能级项目,完成服务业投资40.7亿元、增长17.7%。推动重点项目应开尽开,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4.9亿元、增长64.0%。
二、全力抓产业、固根基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,统筹推进育链群、聚资源、优生态,推动赛力斯问界新M9、M8等新产品抓紧放量,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18.1亿元、增长38.5%,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产值分别增长26.5%、12.6%。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,探索“团队+平台+项目”产业创新新模式,瞄准AI机器人、低空经济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攻坚突破,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7%。加快发展检验检测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,加快数字技术与文旅、商贸等服务业态融合发展,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.6%。
三、全力促联动、优服务。推动央企国企加码赋能、民营企业提质扩能、外资企业拓链成势,成功举办“‘三企’联动两江行”活动,达成合作项目162个。推动签约落地中信集团陆海书局等央国企合作项目11个,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落地两江并揭牌,提质打造中瑞、中德等国际合作产业园,民营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.9%、民营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25.6%。
拓展主战场 做强主力军 激活主引擎
推动工业经济跑出扩量提质新速度
九龙坡区委书记 覃昌德
锚定“再造一个九龙工业”目标,一体夯实工业发展主战场、主力军、主引擎,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5%,推动GDP增长6%。
一、“向西挺进”拓展工业发展主战场。举全区之力谋划打造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,一体布局建设轻合金应用等9个“园中园”,同步深化开放平台、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,形成以“一港九园三区”和“1+8”开放平台体系共同托举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,集聚规上工业企业205家、占全区的40%,带动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0.4亿元、增长8.4%,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增长24.1%,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8.8%。
二、“聚链成群”做强工业企业主力军。深入实施“千亿架梁、百亿立柱”工程,统筹推进民营企业“龙头引领”和“招商引资突破年”行动,支持龙头企业补链延链强链,一季度签约项目44个,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个,新入驻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15家,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3家,带动2个主导产业、4个优势产业、8个特色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.9%、25.8%、10.8%。
三、“智改数转”激活工业投资主引擎。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,深化落实“满天星”行动2.0计划和数字化转型“天工焕新”行动,支持西南铝、庆铃等企业建设轻合金、新能源商用车行业产业大脑,累计培育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81家。一季度新增技改扩能项目15个,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%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全区技改投资10.1亿元、带动工业投资增长15.6%,九龙新城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。
突出“链”上发力
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
綦江区委书记 尹国喜
綦江对标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,牢固树立大抓工业、抓大工业理念,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。一季度GDP增长6%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1%、固投增长21.1%。
一、抓强链提高产业集聚力。“一盘棋”抓招商,举办首届綦商大会,与中建材、中煤等央企国企深度合作,签约新材料及智能装备、20万吨再生铝及精密加工等项目30个、总投资超300亿元,一季度开工项目13个。“强主导”扩能级,依托全市最大电解铝产能,集聚轻合金上下游企业52家,集群产值超40亿元、增长9.07%,着力打造川渝地区铝制品原材料产业基地。“减环节”提质效,探索推出政企“联办”、容缺受理等28项服务,报件量压减20%,办理时限缩短80%以上,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升级版。
二、抓延链释放新质生产力。项目赋能,引进爱尔思(上海交大)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材料技术,牵引集聚高端铝合金材料绿色智造、汽车零部件等项目10个。平台支撑,依托4个国家、市级重点研发平台,一季度新增科技型企业193家,科企转化率16%。技术创新,投资2.9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9个。高导电超等3个项目列入市级科研重点专项,有研重冶“高品质电解铜粉”入选全市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。
三、抓固链提升企业竞争力。降成本,“一企一策”优化要素供给方案,平均降本20%。提效能,盘活土地1000余亩、厂房28.9万平方米,一季度2家企业实现“拎包入驻”快投产。优通道,建成全市首座高速公路线上油气氢电综合补能站,“綦江造”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铁联运班列出口东盟,贸易额增长78.4%。
精准落子消费
促进市场产业民生满盘皆活
荣昌区委书记 高洪波
荣昌区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中央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牵住促消费“牛鼻子”,激发市场活力、推动产业兴旺、促进人民富足,实现“消费活而满盘活”。紧扣全市“685”目标,一季度GDP增长6%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2%,固投增长8.1%,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.3%。
一、抓消费,活市场。以政策促消稳总量,抓住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机遇,举办“源头工厂·新春好货”消费季等展促销活动10余场,带动消费32.5亿元。以活动促消扩增量,举办千年荣昌文体活动40余场,吸引549万人来荣昌,线上住宿、文体娱营业收入增长17.4%、17.9%。以新媒体促消引流量,坚持以流量换经济增量,公益孵化主播200余名,打造电商产业集聚区,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增长58.7%。
二、抓消费,兴产业。以消费需求构建全产业链,坚持消费牵引产业,构建“消费+产业”新场景,打造产业联盟,形成“2335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。以消费升级推动产业转型,聚焦消费者的品质追求,实施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行动,有研发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高10%,技改投资增长49.2%。以消费创新培育产业新业态,激发老年人等消费群体活力,发展银发经济、冰雪经济等新产业。
三、抓消费,惠民生。以消费稳定市民就业,建立干部联系帮扶个体工商户“5321”机制,打造特色消费街区,新增个体工商户1172户、摊位1863个。以消费促进群众增收,倡导中高收入群体带头消费,号召为员工涨工资,零售业增长8.4%,餐饮增长7.3%,企业职工收入增长5%以上。以消费提高生活品质,引导市民缩短家电家装使用年限,联动乌鲁木齐发起“渝疆万里行”文旅活动,满足多元化生活需要。
发展为要 项目为王
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丰都县委书记 张国忠
丰都县围绕建设“六区一高地”要求,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一季度GDP增速6.1%、固投增速18.8%、亩均税收增速54.5%。
一、以“百亿项目”为重点加速投资放量。围绕链主项目强招商,通过找矿行动、央地合作等破解发展瓶颈,推动投资96亿元的特铝新材料等5个项目在全市集中开工。围绕在建项目抓进度,推动玻纤、抽水蓄能等4个百亿项目完成投资超进度139.8%,渝万高铁、垫丰武高速等项目征地拆迁、用地交付、投资完成率全线第一。围绕存量项目挖潜能,培育科技型企业158家,生成东方希望节能降碳等项目14个,带动工业投资增速29%。
二、以“小县大城”试点为契机推动城乡融合。着眼城市“缺位”补功能短板,第四代住宅、配售型住房等加快建设,祈福文化季、丰都庙会等火爆出圈,打造新市民就业创业园等带动就业8.84万人。着眼乡村“缺人”抓乡村振兴,累计培育新农人6847人、共富农场322个,打造“丰收之都”区域公用品牌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%。着眼治理“缺魂”促社会稳定,推行“一院两会三事分办”院落自治和“一委两会”多方协同机制,到市进京访零发生。
三、以“1号茶叙日”为抓手赋能企业发展。让企业家在“C位”出彩,每年召开民营经济大会并选树十佳企业,一批“二代”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。让“一把手”在一线服务,建立每月第1个工作日由“四大班子”主要负责人主持的政商茶叙机制,开展领导干部组团服务等活动。让“好政策”在企业落地,打造涉企政策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平台,创新企业“综合查一次”组团式执法机制。
干字当头 唯实争先
加快探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路子
忠县县委书记 李电
忠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,认真落实市委书记袁家军调研忠县指示要求,加快探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路子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忠县力量,一季度GDP增长6.2%。
一、壮大“主引擎”,加快完善产业体系。做强特色工业,忠润能源建成西南地区单厂最大的LNG加工基地,新兴际华建成西南地区最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,金沙河面业成为全市最大的面业加工基地。做实重点项目,成渝地区首个年产50万吨页岩油生产基地加快建设,万顺场储气库纳入重庆与央企合作座谈会集中签约,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增长62.7%。做优现代服务业,县域首家万达广场持续走旺,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.7%。
二、走深“改革路”,加快增强发展动力。加快推进数字重庆建设,分类形成各领域体征指标8500多项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“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”入选全市改革创新成果,县属国企全部扭亏为盈。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进出口总额增长23.7%。
三、答好“民生卷”,加快提升幸福指数。深化民生服务,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.4%以内,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“三甲”,在全国“美丽医院”建设大会上作典型发言。深化美丽忠县建设,河湖管护经验入选全国河长制典型案例,瑞竹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,成功创建“长江氧谷”。深化平安忠县建设,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,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。
融入“六区一高地” 扛起小县大担当
奋力夺取一季度“开门红”
石柱县委书记 张华
石柱县积极融入服务“六区一高地”建设,以实干巧干破内卷竞争、提发展能级,一季度GDP增长6%、固投增长11.3%、社零增长5.6%、建筑业产值增长25.2%。
一、聚力特色产业,强势破圈突围。“三色”产品抢占国际市场,与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签订新一轮经贸合作备忘录,1亿美元农特产品出口大单取得实质成果,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43%。“两大基地”加速成势见效,携手央企打造全市清洁能源基地、泵阀仪器仪表产业基地,工业投资增长46.9%、全市第六。康养消费持续火爆出圈,一体推进“商文旅体健”融合发展,实施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“五大提升工程”,零售业销售额增长9.5%。
二、聚力投资放量,点燃项目引擎。建大“项目库”,县级“十五五”规划澳门威尼斯人官网,澳门威尼斯赌场总投资超1000亿元,56个澳门威尼斯人官网,澳门威尼斯赌场申报纳入国家、市级规划。强化“争资量”,争取到位各类资金40.6亿元、增长8.2%,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93.3%。紧盯“晾晒表”,开展重点项目“四个一批”活动,固投连续10个季度保持10%以上高位增长。
三、聚力改革创新,激活发展动能。“万企兴万村”壮大主体,1253家民营企业实施兴村产业项目1371个,党建统领万企兴万村获中央社会工作部、农业农村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,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50个试点名单。绿色金融助企发展,量身打造特色金融产品18个,绿色贷款余额增长80.89%、居全市前列。国企改革轻装上阵,国企由65户压降到23户,6%以上高息债务和非标债务全面清零、无一新增。
深化实施“智融惠畅”工程
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
市委金融办副主任(分管日常工作、正厅局长级),市委金融工委副书记(分管日常工作) 周和华
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“六区一高地”建设目标,以实施“智融惠畅”工程为抓手,积极提升服务质效,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彰显。3月末,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.9%,金融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0%。
一、加大资金供给力度,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。强化信贷投放,用好用足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、普惠小微无还本续贷等各类惠企政策,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.2%。聚焦央地合作和市级澳门威尼斯人官网,澳门威尼斯赌场,搭建银政企沟通平台,向金融机构三批次精准推送项目1600余个。强化直接融资,开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,梯次推进企业在公开市场融资。
二、拓展改革创新深度,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标志性成果。承接国家改革试点,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,推动两只AIC投资基金落地。加大向上争取力度,推进中新金融、通道金融、自贸金融扩面增量,获得新一轮国家开放政策支持28项。深化央地协同,抓实金融机构“830”战略协议落地,积极提升金融机构组织体系能级。
三、提升风险防控精度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开展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行动,建立中小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,保持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“动态清零”。发挥债委会机制作用,推动重点企业金融债务风险处置取得积极进展。创新开展党建统领“五微共治”基层网格打非试点,重庆打非“九步法”经验获得全国推广。
民生为大 就业优先
奋力跑出高质量充分就业“加速度”
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谢礼国
市人力社保局全面落实市委“新春第一会”精神,扩容量、做增量、提质量,推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增长4.4%。
一、推动“三个转化”,扩大就业容量。推动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就业新潜力,推行用工服务“四单制”,举办招聘活动1219场,促进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企业吸纳就业。推动政策工具箱转化为就业新空间,用足失业保险降费、社保补贴等存量政策,用好县域制造业就业补贴等增量政策,为企业提供低利率“稳岗贷”。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,拓展低空经济、文旅康养等领域岗位,实施专项行动,培育248个主题夜市带动就业。
二、实施“三大行动”,做大就业增量。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,推出十万大学生职业体验、万名大学生基层就业等专项,促进青年留渝来渝9.7万人,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成势见效。启动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,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10.9万人,“引老乡、回家乡、建家乡”初见成效。实施“渝创渝新”创业促进行动,促进全市新增创业人数同比增长2.9%,创新引领创业、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释放。
三、强化“三项赋能”,提升就业质量。数字赋能促就业,迭代“社会·渝悦就业”应用,动态归集岗位87万个,精准服务劳动者。培训赋能助就业,健全城乡一体全生命周期就业培训机制,技能培训与产业匹配度提高24.8%。服务赋能稳就业,健全超大城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,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。
激活文旅新引擎 跑出发展加速度
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
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 石强
市文化旅游委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牵引,干字当头、唯实争先,推动文化旅游加速发展、提振消费、释放动能。一季度,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.12亿人次、同比增长8.6%,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4.7%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%以上。
一、文旅消费再创新高。举办惠民活动2000余场次,央视春晚效应带动周边区域接待游客57.93万人次、同比增长211.62%。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8场、同比增长14.3%。升级打造“渝味360碗”品牌,组织开展“山城人家”“山城小巷”“山城大厨”主题美食宣传推广。密集开展文旅宣传,新媒体矩阵传播覆盖量破5亿,抖音号传播力、游客满意度全国前列。
二、产品供给动能强劲。夯实走廊形态,围绕9条游线开展资源调查摸底,推动景区景点提质增效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公共配套逐步完善,串珠成链夯实形态体系。研究制定《重庆市文旅“爆款”产品培育工作方案》,前瞻布局未来赛道,谋划打造一批能带动有效投资的功能性“爆款”项目。建立市区(县)两级工作调度机制,分类建立台账、加快投资放量,牵头的重点项目完成全年投资额35.4%。
三、入境旅游翻倍增长。出台《重庆市入境旅游促进计划》等支持政策,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。会同市级相关部门依托江北机场入境服务中心打造“吃住游购娱”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,探索设立重庆旅游多语种呼叫中心,全面提升入境游便利化环境。举办2025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,组织5批次团组赴外参展,全市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02%。
您即将离开“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”